应急保障机制好 抗风复产成效高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干群在强台风中守护生命纪实
李莉 张安 陈广泉 杨卓平 翁冬宁
![]() |
市卫计局局长张建文率队到中心医院指导救灾复产工作。 杨卓平摄 |
![]() |
内科综合大楼一楼大厅受灾情景 。黄雅彦摄 |
![]() |
内科综合大楼一楼大厅灾后恢复的情景。翁冬宁摄 |
![]() |
急救中心手术室医务人员借助手机照明为病人做手术。李春华摄 |
![]() |
受灾当天,医院饭堂点燃蜡烛、开启电动车灯煮饭炒菜。 沈林清摄 |
![]() |
门诊药房工作人员借着烛光及电筒照明发药。黄雅彦摄 |
文/记者李莉 通讯员张安 陈广泉 杨卓平 翁冬宁
强台风“彩虹”登陆湛江,市区严重受灾,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下简称“中心医”)亦未能幸免。但是,该院领导和干部职工台风前准备充分,台风中措施得力,台风后行动迅速,抗灾复产成效高。近日,市领导、市卫计局领导到中心医视察时,对该院救灾复产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称赞该院原有应急保障机制好,没有因为台风而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据了解,台风当日全院无一名医务人员受伤,医疗秩序井井有条,1300多名住院病人全部得到有效诊疗,200多名前来就诊伤病员得到妥善救治,台风当晚院内所有通道恢复通行,给就医群众提供一个安全、畅通的就医环境,深受群众好评。
一、领导靠前指挥 救灾应急到位
4日下午2点10分,强台风“彩虹”在湛江市坡头区沿海地区登陆,狂风暴雨造成全市停电停水,交通、通讯瘫痪。强台风肆虐之时,中心医院院长蔡玉桂与当日值班的副院长李建炜一起顶风冒雨,指挥抗风救灾工作。
在台风中受伤的群众陆续来到该院急救中心就诊,伤者多是被树枝碎石砸伤或锋利的玻璃和铁片割伤。眼看就诊的伤病员越来越多,然而此时,医院没电,信息系统故障,急救中心的人手不够,缝合包不够,车床不够,怎么办? “确保伤病员能及时得到治疗,节省中间环节时间。”蔡玉桂当机立断,“情况特殊,立即开通特殊绿色通道,内、外、儿科第二、三应急梯队人员全部返回工作岗位,科学调配全院器械物品,整合全院资源,所有外科系统科室全力支持并无条件接收分流病人,为所有就诊的伤病员免费提供治疗服务!”
虽然当日下午急救中心就诊伤病员十分多,但是秩序良好,他们由专门的抚慰组和伤情评估组分别进行抚慰和评估后,按病情轻重缓急,得到及时抢救、合理分流。该院当天救治了200多人。
蔡玉桂在巡查中,发现2号楼顶层受破坏的门窗有掉下来的危险。为安全起见,蔡玉桂立刻指派保卫科人员在危险区域布控安全警戒,有效地防止了高空坠物伤人的事故发生。李建炜除了指挥安全转移和救治危重病人外,还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决医院的电、水、气三大生命线的供给问题。
强台风当天,党委书记陈志辉和值班院领导及药剂科、总务科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巡查门急技诊科室和临床科室,看望就诊病人,协调解决抗风应急问题,一直忙至晚上11时多才离开医院。强台风过后,程仁光、陈嬛、张安、周宁、杨若华等院领导也都千方百计赶回医院,按照医院应急保障机制分头带领员工做好救灾复产工作。
二、员工闻“风”而动 急病人之所急
在强台风无情肆虐下,中心医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赶回医院参与救治病人,涌现出许多急病人之所急抢救病人的感人事迹。
“强台风当天,我们收治了41个产妇,是平时的2倍。”该院妇产科主治医师莫羽告诉记者,“由于市区长时间断电,多家医院都将待产孕妇紧急转移到我院。怀有龙凤胎的袁小姐,是其中最危急的一个。”
“袁小姐怀孕36周,属于早产,且出现胎膜早破情况。4日上午妇产科第一时间将她接收。经过6个小时努力,精疲力竭的袁小姐决定放弃顺产,改为剖腹产手术。产房在3楼,手术室在11楼。当时电梯已不能使用,我们只能把手术器材搬到产科为她施行手术。”莫羽回忆道,“在恶劣的条件下做手术并不容易。窗外狂风肆虐,为防止窗户被刮掉,我们就用铁皮柜子顶着;应急灯照明不够亮,我们添加手电筒和手机照明,龙凤胎剖腹产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众所周知,医院的新生儿科特护病房,是用来照顾早产儿或生病新生儿的。这次强台风“彩虹”来袭,停电停水,该院特护病房医护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尽心尽力挽救了一个个体弱多病的新生儿。
其中有2名危重新生儿需要借助呼吸机才能维持呼吸。但是因没电呼吸机无法使用。时间就是生命,医护人员果断决定由人工操作呼吸球囊解决患儿呼吸问题。医护人员用手捏着呼吸球囊一下一下帮助患儿维持着呼吸。由于时间过长,医护人员按捏呼吸球囊的手快僵硬了,可是为了守护好小生命,大家轮流坚持4个多小时,直至患儿能重新接上呼吸机脱离危险为止。
三、抗台风勇担当 帮病人不言苦
感染性疾病科病区位于12号楼,属于混合结构的陈旧楼房。该科主任何日东和护长刘金凤得知台风将要在湛江登陆的消息后忧心忡忡,担心病区不堪强台风的冲击。4日上午,他俩就早早来到科室,组织全科人员做好抗风工作,中午也不回家休息,坚守岗位。
中午1时许,暴风雨越来越猛烈。何日东得知二楼有病房漏水,立即想到3楼天台的排水道肯定被杂物堵死了。他立马穿好雨衣跑上天台,果然天台积水深至膝盖。如果不及时排水,楼房将有坍塌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他赶紧冒着狂风大雨徒手排除杂物。刘金凤闻讯带着3位工友走上天台,与何日东一起排除杂物。此时,天台旁边高大的松树被强台风吹得东倒西歪,随时都有可能断裂倒下砸到他们。他们临危不惧,一手紧握着天台的栏杆,一手排除杂物。1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清除了杂物,疏通了排水道,虽然浑身湿透,疲乏不堪,但是压在心头上的大石终于放下了。
2号楼也同样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位于六楼内分泌科的病房门窗被台风掀翻,楼上的病人急需转移到五楼的普外二科。情况危急,两个科室的医务人员不分彼此,齐心协力转移病人。轻病号可以自行走下5楼,然而10多个瘫卧在床的危重病人如何安置呢?内分泌科值班的两名男医生陈文俊和李海龙在紧急当头自告奋勇将病人一个个背下5楼。要知道,2位医生身体比较瘦弱,走廊处风大雨大,楼梯又湿滑,他们背着比自己体重重得多的病人,不畏艰难步行下梯。有个病人在转移时作呕,医生被污秽物流入衣领内又脏又臭,但是也毫不在乎,坚持将病人背到安全的地方。他们往返一次又一次,顾不上歇息,直至将所有危重病人安全转移到5楼。
四、后勤保障到位 给力抗风复产
该院在强台风中,医疗工作能够正常运转成效突出,固然有赖于心怀病人的广大医务人员的尽心尽力,但是与机关后勤人员的全力以赴也是分不开的。
就拿总务科员工来说,在停水停电时,他们想方设法,利用医院备用电源自己发电,还不顾个人安危,来回穿梭于猛烈的暴风雨中,徒手搬运移动发电机到最急需的科室供电;他们联系制氧厂运来了100瓶氧气,并徒手搬运到医院供氧管道汇流排输入口处,以满足临床病人用氧需求。保卫科组织在岗职工和保安人员,做好恶劣环境下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还和勤杂班的工友们一起将受伤不能行走的分流病人背到各个临床科室。膳食科挖掘潜力,通过点蜡烛、燃报纸、开启电动车灯等方法来照明,用小煤气炉煮饭炒菜,一煲复一煲,一锅复一锅,硬是把全院在岗职工和在院病人及家属共2000多人的饭菜烹制出来,并免费送到他们手中。信息科人员反复对机房、重要设备、网络等进行故障排查,以便尽快修复。物资采购办值班人员,努力做好应急物资的采购与发放工作。而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的值班负责人,积极配合院领导,不辞辛苦协调各科室做好抗灾复产工作。
灾后,上级领导对中心医院的抗灾复产工作十分关心。市委书记刘小华、副市长梁志鹏、市卫计局局长张建文都亲临该院指导抗灾复产工作。10月6日下午,市委书记刘小华听取蔡玉桂院长的抗灾复产工作汇报后十分欣慰,对中心医的救灾复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中心医院得益于原有应急保障机制好,没有因为台风而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
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极大地鼓舞了中心医广大干部职工。现在,中心医党政领导班子满怀信心地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书记刘小华等领导的指示精神,千方百计克服各种困难,尽快修复受损设施,把救灾复产工作做得更快更细更实,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